2008年2月5日 星期二

未來的軌跡:台灣當代藝術展 (上)

【文/陳沛岑】

2007年11月中至今年2月25日,在義大利的拿坡里當代美術館(Pan | Palazzo delle Arti Napoli)有個別開生面的「台灣當代藝術展」,展覽囊括12位台灣藝術家作品;這對於台灣或義大利都是個相當難得的經驗,以台灣藝術現況為例,除了藝術家個別受國際策展人之邀至異地參展、至國外藝術村駐村發表,以及參與「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台灣館展出、北中南三地美術館與巴黎台灣文化中心、紐約台北文化中心的合作展外,藝術家在國際平台上曝光的機會是偏少的,特別是以群展的模式;而對拿坡里當地的人們來說,可較完整地接觸、認識台灣當代的創作亦是頭一遭;然而,在這樣一個展覽裡頭,策展人所欲帶給觀者的是什麼樣的「台灣當代」?作品透露的又是什麼訊息?

面對過去.創造未來的新路徑

此展的主策展人為去年剛上任拿坡里當代美術館館長的德芮根娜薇克(Julia Draganovic),她在2005年12月時,曾以紐約雀兒喜美術館(Chelsea Art Museum)館長的身分拜訪台灣,在短暫的停留期間,她每天大量且快速地自北至南看了許多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其於受訪時表示:在當時,中國當代藝術在紐約已經很「流行」了,她對那並不陌生,然而在一趟她稱之為「探索的冒險旅程」中,台灣當代的藝術作品深深撼動了她,她覺得台灣的藝術創作與中國藝術家的作品有很大的不同,前者高度的完整性、高品質是讓她驚訝的,其中,最觸動她心底的是——台灣雖然是個非常現代化的地方,許多創作呈現出當代的氛圍,就技術面而言作品亦十分成熟,但以一個外來的旁觀者身分來看,其覺察到一個重要的特質,也就是:即便許多作品有濃厚的創造性,但藝術家們並沒有忘卻他們的出身、中國的傳統、歷史文化(如佛、道家思想、宗教信仰等),這些元素既模糊又清晰地縈繞在許多作品上頭,甚至成為創作的養分,在當中她看到了一種除了拋棄、忽視傳統之外,「如何面對過去、與過去共生」的新路徑(註1);此外,她認為藝術家們不約而同地探討某種精神性的議題,而作品與創作者自身的關係是較為密切的,在創作中討論自我的生命狀態、對「人」的關注相當多;而上述這兩條她所覺察並感興趣的支線,在日後成為其形塑、策展的主軸。

因此,當她回國後,便積極地企圖籌畫一個關於台灣當代藝術的展覽,在她與此展的協同策展人曾芳玲(高雄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組長)歷經長時間的討論、努力之下,一名為「未來的軌跡」(Footprints into the Future)的台灣當代藝術展於焉成形,並藉著作品為兩地的人們展開對話的序曲。

歷史的回望

開幕展當天,近百位的觀展人潮湧進美術館內,當地的藝文媒體記者也來了近十位,在觀展後,訪問了幾位媒體朋友與現場觀展的民眾,發現最受大家肯定、並表示帶來最大震撼的作品集中在幾位固定的藝術家上頭,在此我想先談的是陳界仁的作品。其展出的是作於2003年的《加工廠》,近30分鐘的錄像,道出為加工產業奉獻一生青春的女工們的故事,影片由一荒廢的工廠中,兩個白髮蒼蒼的女工以若拉國旗的方式展示一件藍色外套拉開序幕,陳界仁跳脫線性的敘事時間,在作品中加入些許黑白的廣告,透過影像的剪輯、穿插帶觀者回頭凝視一個被遺忘已久的歷史,一個1960至1990年代台灣勞力加工需求量由劇增到沒落的時光,他以極緩慢的鏡頭推移速度逼著觀者感受他想傳達的意念,他拍攝這些女工規律、一致性的工作內容:踩踏縫紉機、午休、工作、下班,近距離凝視她們年老時踩踏著縫紉機踏板的浮腫腳板、瞇著眼睛屢次費力穿針線而穿不過的表情……到最後整個加工廠被拆除改造成股票證券交易所,整段影片沒有一句對白,但在靜默中透露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巨大張力;在觀看作品的同時我偷瞧著坐在身旁的觀者,他們的神情多相當凝重,並且大家幾乎都等作品播完一輪才起身,而這也是普遍被認為最撼動他們的作品。

涂維政的《出世神蹟——神祕的卜湳文明遺蹟特展》,對於歷史採取與前者不同的態度與介入方式,在二樓的主展場空間中,其延續舊有的卜湳文明系列作品脈落,刻意營造一「假造的考古遺址特展」,涂維政參考馬雅、印度、中國等古文明遺物重新轉化、發展出屬於他的私人神話與神蹟,現場一件件的「古物」旁,煞有介事地被標上號碼、材質、出土年代,並被置放在透明壓克力保護箱中,只是這些人造古物中,訴說的是他對於現代科技、網路時代下生活的詮釋,例如在一仿造的千佛龕的石碑上,洞穴裡居住的不是神佛,而是一個個拿著電腦,自慰中的木頭人,在石碑的中心處有一個受大家朝聖的電腦「主機神」;涂維政說:「網路、電腦已成為現代人的必備物,每個人躲在自己的小房間裡上網,透過網路聯繫他人,也企圖藉此消除自己的孤寂,但上網這件事像極了精神自慰。」(註 2)而在狀似埃及羅賽塔石(Rosetta Stone)上刻畫的文字也被涂維政以電腦亂碼取代,或刻畫以滑鼠、隨身碟的USB線纏繞出狀似中國的卷草紋樣;而其最新力作《混沌之門》也首度曝光於此,他表示其想跳脫古物的「擬仿」,創造自己的「卜湳型置」,許多觀者對他如何對傳統做出新的詮釋、融合現代的思考感到十分有趣。

【典藏今藝術2008年2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