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 羅廣仁 2008年02月22日
九月的亞洲很藝術! 從九月四日至十一日,先後有韓國光州、釜山,中國廣州、上海,和新加坡、台北等亞洲現代都會舉行美術館雙年展,吸引全球藝術家、藝評家和媒體,共享藝術饗宴。台北市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今天宣布合作,共同宣傳年度藝術盛會,行銷城市。
上海雙年展主辦單位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展覽策畫承辦項麗萍、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范玉嬿,以及廣州三年展主辦單位廣東美術館廣長王璜生及該館當代藝術策展人孫曉楓等人,應2008台北雙年展主辦單位台北市立美術館之邀,二月十八日抵台訪問六天,並針對本屆台北雙年展與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的正式合作事宜進行協商、凝聚共識。
北美館館長謝小韞今天和上海美術館執行館長李磊、廣東美術館廣長王璜生在北美館辦公區貴賓室舉行記者會,向媒體說明九月舉行的台北雙年展與上海雙年展、廣州三年展的合作方向。
謝小韞說明,三個美術館在九月的雙年展或三年展錯開了開幕時間,將在文宣上合作,同時介紹三個展的主題、特色,希望讓全球藝術家、藝評家和媒體,能藉行程之便,參觀三個城市美術館的展覽,並達到行銷城市的目標。
上海美術館館長李磊說明,今年「上海雙年展」的主題是「快城快客」,藝術表現內涵主要在探討上海城市的變遷,具有歷史內涵和深度。
廣東美術館廣長王璜生也宣布,九月舉行「廣州三年展」的主題是「與後殖民說再見」,主要探討廣州這個城市在國際化和現代化過程中的各種文化和民生問題所形成的衝擊,將文化現象以藝術體現,強調對人的關懷。
台北雙年展的主題近期會定案,謝小韞說,策展人在三月會在台北舉行一系列的記者說明會,並宣布台北雙年展主題。她並表示, 北美館與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的合作,就從這次城市美術展開始,並會進行館務交流和人員的互訪,以及策畫典藏作品的交換展覽,從藝術、文化合作,促進兩岸的交流和緊密關係。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2008年1月27日 星期日
2008台北雙年展策展人公布,明年9月與七城市同台較勁
【文/吳嘉瑄;】
北美館日前公布了2008「台北雙年展」的雙策展人名單,將由甫於去年獲頒紐約巴爾德策展人學院(Mesuem of the Center for Curatorial Studies at Bard College)的「卓越策展獎」的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以及曾擔任2000年台北雙年展的徐文瑞共同策畫。此次是寇東與徐文瑞的首度合作,關於雙年展的細節,將等到12月初兩人到台北會面討論後,於12月中正式對外公布。
現任土耳其「平台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的寇東,策展經驗豐富,曾擔任多項知名雙年展與藝術機構的策展人,如1992與2005年「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ial)策展人、1998年策畫「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土耳其館;以及許多大展與藝術機構的評審與顧問。堅持突破自身「土耳其框架」的寇東,也致力於讓土耳其走出自身國家框架,他的這番理念若帶進台北雙年展,或許將提供台北另一種展現自我的方式。
而關於再度邀請徐文瑞一事,針對外界對於策展人重複的疑慮,北美館展覽組組長張芳薇表示,明年「新加坡雙年展」(Singapore Biennial)同樣又邀請了去年的南條史生策展,策展人是否需要重複可以再討論,但策展人之間攜手合作出精彩的展覽才是更重要的。
另一項重大消息則是原本於11月舉辦的台北雙年展,明年決定將提前至9月舉行。北美館館長謝小韞說,亞洲目前的雙年展潮方興未艾,此舉已成為重要的城市行銷與競爭的項目;明年9月亞洲共有七個城市同時舉辦雙年展,包括:韓國光州、釜山、日本橫濱、上海、新加坡、雪梨、廣州等,而已舉辦五屆的台北雙年展自當不能缺席。同時,她也特別就今年6月公布的「藝術羅盤計畫」(Art Compass 2008)獨缺台北一事作解釋,她表示,許多人會質疑台北是否已被邊緣化,其實並無,而是由於時間上無法串連、其他城市原以為台北仍於11月舉行所致。
對此,張芳薇則進一步補充說明,2008年亞洲雙年展將呈現「綺麗景象」,各城市之間可形成良性競爭,台北雙年展提前舉辦,將會離雙年展國際論壇核心較近,有助於台北的成長;且同時與其他城市較勁並不一定會被「犧牲」,因為每個城市與雙年展都有自己的特色與方向,不致重疊。
此外,謝小韞也表示,明年的台北雙年展將會擬定國際聯盟策略,與其他城市合作,並且也會串連、整合台北同時間重要的藝術活動,如畫廊協會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等,擴大台北能見度,為此,北美館目前編列送審的預算就從上屆的1,000萬大幅成長至3,400萬元,預計經費將投入於更多的展覽與宣傳行銷上。同時,台北雙年展也將嘗試走出戶外,欲以更多元的方式行銷台北;而展點目前仍在尋找中,可能的方案之一是選擇文化局所屬的展點。
【典藏今藝術2007年12月號。】
北美館日前公布了2008「台北雙年展」的雙策展人名單,將由甫於去年獲頒紐約巴爾德策展人學院(Mesuem of the Center for Curatorial Studies at Bard College)的「卓越策展獎」的瓦希夫.寇東(Vasif Kortun),以及曾擔任2000年台北雙年展的徐文瑞共同策畫。此次是寇東與徐文瑞的首度合作,關於雙年展的細節,將等到12月初兩人到台北會面討論後,於12月中正式對外公布。
現任土耳其「平台當代藝術中心」館長的寇東,策展經驗豐富,曾擔任多項知名雙年展與藝術機構的策展人,如1992與2005年「伊斯坦堡雙年展」(Istanbul Biennial)策展人、1998年策畫「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土耳其館;以及許多大展與藝術機構的評審與顧問。堅持突破自身「土耳其框架」的寇東,也致力於讓土耳其走出自身國家框架,他的這番理念若帶進台北雙年展,或許將提供台北另一種展現自我的方式。
而關於再度邀請徐文瑞一事,針對外界對於策展人重複的疑慮,北美館展覽組組長張芳薇表示,明年「新加坡雙年展」(Singapore Biennial)同樣又邀請了去年的南條史生策展,策展人是否需要重複可以再討論,但策展人之間攜手合作出精彩的展覽才是更重要的。
另一項重大消息則是原本於11月舉辦的台北雙年展,明年決定將提前至9月舉行。北美館館長謝小韞說,亞洲目前的雙年展潮方興未艾,此舉已成為重要的城市行銷與競爭的項目;明年9月亞洲共有七個城市同時舉辦雙年展,包括:韓國光州、釜山、日本橫濱、上海、新加坡、雪梨、廣州等,而已舉辦五屆的台北雙年展自當不能缺席。同時,她也特別就今年6月公布的「藝術羅盤計畫」(Art Compass 2008)獨缺台北一事作解釋,她表示,許多人會質疑台北是否已被邊緣化,其實並無,而是由於時間上無法串連、其他城市原以為台北仍於11月舉行所致。
對此,張芳薇則進一步補充說明,2008年亞洲雙年展將呈現「綺麗景象」,各城市之間可形成良性競爭,台北雙年展提前舉辦,將會離雙年展國際論壇核心較近,有助於台北的成長;且同時與其他城市較勁並不一定會被「犧牲」,因為每個城市與雙年展都有自己的特色與方向,不致重疊。
此外,謝小韞也表示,明年的台北雙年展將會擬定國際聯盟策略,與其他城市合作,並且也會串連、整合台北同時間重要的藝術活動,如畫廊協會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等,擴大台北能見度,為此,北美館目前編列送審的預算就從上屆的1,000萬大幅成長至3,400萬元,預計經費將投入於更多的展覽與宣傳行銷上。同時,台北雙年展也將嘗試走出戶外,欲以更多元的方式行銷台北;而展點目前仍在尋找中,可能的方案之一是選擇文化局所屬的展點。
【典藏今藝術2007年12月號。】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同批策展人→熱狗文化?
【聯合報╱周美惠】
2008.01.01 03:23 am
亞洲各地競相舉辦藝術雙年展蔚為潮流,但經常出現同一批策展人遊走各國的現象,被學
者批評為「熱狗文化」。不過,台灣的美術館專業工作者並不贊同這種見解。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亞洲各地舉辦的藝術雙年展多半學習西方國家,議題多是西
方國家老早吵過的,行銷手法也模仿自西方。更有甚者,由於國際策展人遊走世界各地雙
年展,看來看去都是老面孔,縱使舉辦雙年展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印象,卻經常跟不上社會
發展的脈動,而流於「熱狗文化」般,彼此口味相近、面目模糊,看起來都差不多。
黃光男認為,雙年展應該具有省思性及社會強,不可一味模仿西方,「方向可以學別人、
內容要自己來」,各地美術館應該培養自家的策展人,從在地的社會脈絡形塑具有特色的
雙年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組長張芳薇回應說,國際雙年展已成為創造及發展當代藝術歷史的
重要媒介,同一策展人在不同城市策畫的展覽,多能累積脈絡再發展,進而形塑各雙年展
的「品牌」、深度及廣度。
不過,她也承認,各國舉辦的雙年展確有瓶頸,已出現極大化、極端化等現象,策展人遊
走各國,有些人接了太多案子,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規畫展覽,確實很考驗策展人的學養
及經驗。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薛保瑕則說,呈「有機性成長」的當代藝術反映的是藝術家對當下環
境的觀察,該館以兩年為規畫期,首屆亞洲雙年展即由該館館員蔡昭儀策畫,下一屆雙年
展原則上仍會由該館的館員擔任策展人,再動員館內各組研究人員當後盾,深化展覽品質
,進而將台灣當代藝術的脈絡及特色更有系統推介給國際。
2008.01.01 03:23 am
亞洲各地競相舉辦藝術雙年展蔚為潮流,但經常出現同一批策展人遊走各國的現象,被學
者批評為「熱狗文化」。不過,台灣的美術館專業工作者並不贊同這種見解。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亞洲各地舉辦的藝術雙年展多半學習西方國家,議題多是西
方國家老早吵過的,行銷手法也模仿自西方。更有甚者,由於國際策展人遊走世界各地雙
年展,看來看去都是老面孔,縱使舉辦雙年展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印象,卻經常跟不上社會
發展的脈動,而流於「熱狗文化」般,彼此口味相近、面目模糊,看起來都差不多。
黃光男認為,雙年展應該具有省思性及社會強,不可一味模仿西方,「方向可以學別人、
內容要自己來」,各地美術館應該培養自家的策展人,從在地的社會脈絡形塑具有特色的
雙年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組長張芳薇回應說,國際雙年展已成為創造及發展當代藝術歷史的
重要媒介,同一策展人在不同城市策畫的展覽,多能累積脈絡再發展,進而形塑各雙年展
的「品牌」、深度及廣度。
不過,她也承認,各國舉辦的雙年展確有瓶頸,已出現極大化、極端化等現象,策展人遊
走各國,有些人接了太多案子,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規畫展覽,確實很考驗策展人的學養
及經驗。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薛保瑕則說,呈「有機性成長」的當代藝術反映的是藝術家對當下環
境的觀察,該館以兩年為規畫期,首屆亞洲雙年展即由該館館員蔡昭儀策畫,下一屆雙年
展原則上仍會由該館的館員擔任策展人,再動員館內各組研究人員當後盾,深化展覽品質
,進而將台灣當代藝術的脈絡及特色更有系統推介給國際。
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白盒子」內的展式 操作太保守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71003)
由國美館自發性舉辦的第一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也是台灣第二個由美術館籌辦的國
際性當代藝術雙年展。美術界人士有所期待,但也對這個雙年展未來的定位、影響以及延
續性感到關心。
策展人兼藝評家黃海鳴表示,台灣透過雙年展的方式,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產生連結
,是值得關注的,「台灣與亞洲地區在文化、人種、思想上較為接近,雙方的交流也較能
聚焦」。
但是,也有人憂心這個雙年展是否有延續的能量。任教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的李思
賢表示,「這個展覽是第一屆舉辦,館長薛保瑕是一手促成的推手,倘若館長任期屆滿,
展覽是否還會繼續?」
李思賢關切:「這個雙年展與其他同樣定位在亞洲區的雙、三年展,有何差別?對
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現況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打比方說,如果因為台灣藝術家走不出
去,所以辦這個展覽,讓國外進來跟台灣交流,「那這樣台北雙年展是不是就夠了?」
不過,北美館展覽組主任張芳薇則說,展覽的定位很重要,而且需要經營很久,逐
步調整,幾屆之後才可能看出績效。
藝術家姚瑞中則是提出與外部場域結合的建議。他以伊斯坦堡、威尼斯雙年展和
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為例,「這些雙年展大多連結外部資源,將展出場域擴展到城市之外,
在展覽之外,還可以欣賞到當地文化與環境生態。」姚瑞中說,台灣的雙年展都停留在美
術館「白盒子」內的展出方式,操作的方式還是保守了一點。
由國美館自發性舉辦的第一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也是台灣第二個由美術館籌辦的國
際性當代藝術雙年展。美術界人士有所期待,但也對這個雙年展未來的定位、影響以及延
續性感到關心。
策展人兼藝評家黃海鳴表示,台灣透過雙年展的方式,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產生連結
,是值得關注的,「台灣與亞洲地區在文化、人種、思想上較為接近,雙方的交流也較能
聚焦」。
但是,也有人憂心這個雙年展是否有延續的能量。任教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的李思
賢表示,「這個展覽是第一屆舉辦,館長薛保瑕是一手促成的推手,倘若館長任期屆滿,
展覽是否還會繼續?」
李思賢關切:「這個雙年展與其他同樣定位在亞洲區的雙、三年展,有何差別?對
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現況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打比方說,如果因為台灣藝術家走不出
去,所以辦這個展覽,讓國外進來跟台灣交流,「那這樣台北雙年展是不是就夠了?」
不過,北美館展覽組主任張芳薇則說,展覽的定位很重要,而且需要經營很久,逐
步調整,幾屆之後才可能看出績效。
藝術家姚瑞中則是提出與外部場域結合的建議。他以伊斯坦堡、威尼斯雙年展和
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為例,「這些雙年展大多連結外部資源,將展出場域擴展到城市之外,
在展覽之外,還可以欣賞到當地文化與環境生態。」姚瑞中說,台灣的雙年展都停留在美
術館「白盒子」內的展出方式,操作的方式還是保守了一點。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