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周美惠】
2008.01.01 03:23 am
亞洲各地競相舉辦藝術雙年展蔚為潮流,但經常出現同一批策展人遊走各國的現象,被學
者批評為「熱狗文化」。不過,台灣的美術館專業工作者並不贊同這種見解。
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說,亞洲各地舉辦的藝術雙年展多半學習西方國家,議題多是西
方國家老早吵過的,行銷手法也模仿自西方。更有甚者,由於國際策展人遊走世界各地雙
年展,看來看去都是老面孔,縱使舉辦雙年展有助於提升城市的印象,卻經常跟不上社會
發展的脈動,而流於「熱狗文化」般,彼此口味相近、面目模糊,看起來都差不多。
黃光男認為,雙年展應該具有省思性及社會強,不可一味模仿西方,「方向可以學別人、
內容要自己來」,各地美術館應該培養自家的策展人,從在地的社會脈絡形塑具有特色的
雙年展。
台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組長張芳薇回應說,國際雙年展已成為創造及發展當代藝術歷史的
重要媒介,同一策展人在不同城市策畫的展覽,多能累積脈絡再發展,進而形塑各雙年展
的「品牌」、深度及廣度。
不過,她也承認,各國舉辦的雙年展確有瓶頸,已出現極大化、極端化等現象,策展人遊
走各國,有些人接了太多案子,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規畫展覽,確實很考驗策展人的學養
及經驗。
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薛保瑕則說,呈「有機性成長」的當代藝術反映的是藝術家對當下環
境的觀察,該館以兩年為規畫期,首屆亞洲雙年展即由該館館員蔡昭儀策畫,下一屆雙年
展原則上仍會由該館的館員擔任策展人,再動員館內各組研究人員當後盾,深化展覽品質
,進而將台灣當代藝術的脈絡及特色更有系統推介給國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