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Oper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Opera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08年4月14日 星期一

挪威歌劇院 嗆雪梨閃邊去

2008/04/14 09:30 編譯廖玉玲綜合奧斯陸十三日電

位於奧斯陸峽灣旁的挪威國家歌劇院12日正式開幕,這是挪威七個世紀來最大的文化建築,不僅一圓當地樂迷100多年的夢,也展現出挪威身為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的經濟實力。

挪威國王和皇后、丹麥皇后和德國總理梅克爾等約1,350位各國政要和貴賓,12日齊聚挪威國家歌劇院,欣賞兩個半小時的開幕表演。挪威國王哈拉爾在致詞時表示,歌劇院位於奧斯陸峽灣的最深處,為極具紀念價值的新地標,未來此地將滿溢音樂、舞蹈和歌聲。

挪威國家歌劇院總監畢昂(Bjorn Siemens)更是意氣風發地說:「 雪梨歌劇院閃到一邊去吧!」

這棟新劇院花五年時間完成,造價高達42億克羅諾(8.4億美元)。光是劇院內部擺設的藝術品,價值就高達6,000萬克羅諾。由於歌劇院就在奧斯陸峽灣旁,因此整棟建築物看起來彷彿從水中緩緩升起。

歌劇院的屋頂用3.6萬塊高級義大利大理石舖成斜坡,參觀者可以走上屋頂,俯瞰整座城市和峽灣。劇院占地3.85 萬平方公尺,內部有1,000個廳,號稱是挪威700年來最大的文化建築物。

挪威是全球第五大石油出口國、第三大天然氣出口國,近40年來光是靠出口天然資源就獲得相當可觀的收益,油元更讓該國的主權財富基金擴增到1.97兆克羅諾(3,920億美元),在全球規模僅次於阿布達比投資局。去年挪威經濟成長率為1971年來最快。

早在1890年代,就有人提議在奧斯陸打造國家級的歌劇院,但直到1999年挪威國會才同意,而條件是,如果新歌劇院能建造在市區東邊人跡罕至的濱水區,就能以都市更新計畫的名義提撥經費。而此區也從原來只有汙染專家才會造訪的地方。

目前歌劇院周遭看起來還像是個建築工地,被貨櫃、鐵軌和馬路團團圍住。奧斯陸當局從2000年開始重新開發此區,濱海的土地從2003年開始銷售,整個更新計畫預定2018年完成。

奧斯陸市區計畫和建築物服務部門發言人表示,歌劇院目前是整個開發案的中心,未來必定是奧斯陸最熱門的觀光景點。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史帝法諾辭世 美聲成絕響

林采韻/綜合報導  (20080305)

義大利一代男高音史帝法諾(Giuseppe di Stefano)三月三日在義大利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六歲。史帝法諾是歌劇輝煌時代的第一男主角,也是歌劇天后卡拉絲舞台上最佳搭檔。

 史帝法諾過去幾年近乎癱瘓,原因是二○○四年他偕妻前往非洲肯亞度假,遇到歹徒藏匿在車上,對他攻擊並搜括財物。史帝法諾頭部受到嚴重傷害,在肯亞第二大城蒙巴薩進行兩次手術,之後送回義大利米蘭療養,但始終未康復。
 史帝法諾一九二一年生於義大利西西里島,六歲全家搬至米蘭。他加入當地唱詩班,十七、八歲時開始拜師學藝。二次大戰他在軍隊服役,據說他在軍中常以唱歌娛樂同袍。離開軍隊後,他以法羅里歐(Nino Florio)的藝名到處走唱。

 一九四七年,廿六歲的史帝法諾登上義大利歌劇殿堂,在史卡拉歌劇院演出法國作曲家馬斯奈的《曼儂》,從此展開職業生涯。史帝法諾是天生的歌唱家,他的音色溫暖,洋溢著高貴、陽光的氣質。他承襲了義大利美聲的傳統,切實將人物的悲喜透過聲音表現,加上穩建的台風以及帥勁的外表,被劇壇視為一九五○到一九六○年代最重要的義大利抒情男高音,也為《波希米亞人》的魯道夫、《托絲卡》的卡伐拉多西等角色立下典範。

 在歌劇舞台上,史帝法諾時常與小他兩歲的卡拉絲出雙入對合作,錄製不少經典錄音。包括薩巴塔指揮的普契尼《托斯卡》、卡拉揚指揮的董尼采第《拉默蕾的魯奇亞》、沃托指揮的普契尼《波西米亞人》及朱里尼指揮的威爾第《茶花女》等。一九七三年卡拉絲復出演唱會,更「欽點」史帝法諾陪同巡迴。

 史帝法諾極受後輩推祟,帕華洛帝曾指出史帝法諾對他影響甚深。一九六三年史帝法諾在英國柯芬園演出《波西米亞人》,臨時身體不適無法上台,廿八歲的帕華洛帝代他上台,一戰成名。

 史帝法諾年輕時沒有妥當保嗓,四十多歲後逐漸淡出舞台。他最後一次公開現身,是一九九二年在羅馬卡拉卡拉浴池演唱歌劇《杜蘭朵》裡父王的角色。

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更中國的杜蘭朵 向普契尼致敬

中國時報  2008.02.29

林采韻/綜合報導

 今年是義大利歌劇作曲家普契尼一百五十歲冥誕,他生平最後一齣歌劇《杜蘭朵》充滿了中國情味。為了慶祝大師冥誕,北京國家大劇院三月廿一日推出中義合作的新版《杜蘭朵》,由中國作曲家郝維亞為普契尼「補遺」,還創造出新的角色。

 普契尼一九二○年著手譜寫《杜蘭朵》,一九二三年被診斷出罹患喉癌後,赴比利時布魯塞爾進行治療。一九二四年撒手離世,享年六十六歲。普契尼去世前,並未完成《杜蘭朵》,音符停在第三幕柳兒對著公主唱《公主妳冰冷的心》自殺身亡的那一刻。

 這刻距離歌劇真正的結局還有近廿分鐘。後來作曲家阿法諾(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手稿,接手完成了最後廿分鐘,也就是今日普遍的《杜蘭朵》版本。不過,為了向普契尼致意,一九二六年《杜蘭朵》在米蘭史卡拉歌劇院首演,指揮家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時,突然在柳兒自殺那刻放下指揮棒,說了句「大師就在此歇筆」,結束了音樂會。

 即將在北京國家大劇院上演的新版《杜蘭朵》,將由郝維亞來做過去阿法諾的工作,他要以中國作曲家的觀點續寫普契尼未完成的部分。

 《杜蘭朵》描寫高傲的中國公主與韃靼王子卡拉富因招親而成婚的過程。劇中只要無法通過招親的男人都被斬首。長年以來,杜蘭朵冷酷血腥的形象常令中國人詬病,覺得劇情有醜化中國公主的嫌疑。因此,郝維亞的首要任務,就是突出公主人性化的那面。

 在原版歌劇中,普契尼為卡拉富王子譜下《公主徹夜未眠》、為愛戀他的丫環柳兒打造《王子,請聽我說》等動人詠嘆調。杜蘭朵卻沒有一首賺人熱淚的歌曲。郝維亞將寫下《第一滴眼淚》為她平反,展現公主內心的柔情。此外,在原本的《茉莉花》旋律外,郝維亞還計畫加入《小放牛》的樂段。

 這齣歌劇的導演由大陸導演陳薪伊擔綱,她導過話劇《紅樓夢》、《雷雨》等。在她的操刀下,《杜蘭朵》將出現新角色:由兒童合唱團扮演的「羽人」及由舞蹈演員扮演的樓靈公主。

 羽人象徵愛與善的化身,當柳兒身亡時,他們簇擁著她走向天際。樓靈公主則是杜蘭朵的祖先,曾在感情上受傷害,將心中的恨透過血液遺傳後代,杜蘭朵則背負祖先的原罪。這齣新製作由北京國家大劇院和義大利普契尼歌劇節合作。普契尼歌劇節每年夏天在義大利中部的小漁港Torre del Lago舉行,普契尼曾在此居住,過世後也安眠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