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日 星期三

「白盒子」內的展式 操作太保守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71003)

 由國美館自發性舉辦的第一屆亞洲藝術雙年展,也是台灣第二個由美術館籌辦的國
際性當代藝術雙年展。美術界人士有所期待,但也對這個雙年展未來的定位、影響以及延
續性感到關心。

 策展人兼藝評家黃海鳴表示,台灣透過雙年展的方式,與鄰近的亞洲國家產生連結
,是值得關注的,「台灣與亞洲地區在文化、人種、思想上較為接近,雙方的交流也較能
聚焦」。

 但是,也有人憂心這個雙年展是否有延續的能量。任教台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的李思
賢表示,「這個展覽是第一屆舉辦,館長薛保瑕是一手促成的推手,倘若館長任期屆滿,
展覽是否還會繼續?」

 李思賢關切:「這個雙年展與其他同樣定位在亞洲區的雙、三年展,有何差別?對
於台灣當代藝術的現況能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他打比方說,如果因為台灣藝術家走不出
去,所以辦這個展覽,讓國外進來跟台灣交流,「那這樣台北雙年展是不是就夠了?」

 不過,北美館展覽組主任張芳薇則說,展覽的定位很重要,而且需要經營很久,逐
步調整,幾屆之後才可能看出績效。

 藝術家姚瑞中則是提出與外部場域結合的建議。他以伊斯坦堡、威尼斯雙年展和
德國卡塞爾文件展為例,「這些雙年展大多連結外部資源,將展出場域擴展到城市之外,
在展覽之外,還可以欣賞到當地文化與環境生態。」姚瑞中說,台灣的雙年展都停留在美
術館「白盒子」內的展出方式,操作的方式還是保守了一點。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