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當代藝術紅火 兩岸「比畫」

【經濟日報╱鄭秋霜】

2008.03.08 03:29 am

華人當代藝術受到重視,要看最火紅的台灣當代藝術家新作,或大陸最年輕新世代的集體藝術創作,現在在台灣都看得到。

上周六下午,位在北投大業路的鳳甲美術館搬新家後重新開幕首展,藝文界領袖、畫廊老闆及許多好久不見的收藏家都現身。鳳甲美術館估計:「當天至少有800人來來往往,擠爆展覽室,連外面的走道也幾乎站滿人。」

鳳甲美術館大都市開幕首展,台灣三世代、九位名家受邀參展。

鳳甲美術館自2007年2月28日結束當年最後一檔展覽後,隨即閉館進行新館籌備工作。經過一年尋覓新館的地點,在原舊址附近找到可永續經營的基地。

鳳甲美術館重新開幕,首次展覽邀請知名策展人王嘉驥,策劃「浮動」展,邀請九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包括郭振昌(1949-)、蘇旺伸(1956-)、高重黎(1958-)、郭維國(1960-)、黃致陽(1965-)、洪東祿(1968-)、廖堉安(1979-)、張耿華(1980-)與邱建仁(1981 -)共同參展。

主辦單位表示,對台灣當代藝術界而言,這九位藝術家含括的世代光譜,分屬二次世界大戰後出生的第一代到最年輕的第三代創作者,參展作品大多數是近期完成,其中有不少人為了此展而特別創作新作。由於其中不乏400號的大型畫作,已引來藏家詢問;甚至有的人作品還未進館,就已有藏家託人先電詢可否收藏。

觀賞過此展的藝文界人士指出,這次參展者幾乎都是台灣正火紅的當代藝術家,很多人的作品近來在拍賣會中創下好成績,例如郭維國的「台灣島」,以1,700 多萬元創下台灣當代藝術家最高拍賣紀錄;新生代的參展藝術家則不乏台北美術獎首獎得主,對於鳳甲美術館重新開館,頗能帶來「慶祝行情」的功能。

王嘉驥指出,台灣近年來在政經、社會與人心等各層面,普遍處於浮動的狀態,這同時也蘊含生命力及活力,藝術家如何回應大環境的各種現象,轉化成創作時的元素或能量,是促使他以「浮動」為策展主題的主因,希望藉此觀照台灣當代藝術與社會的互動關係。

王嘉驥表示,九位藝術家對於「浮動」的創作,大致分為兩大類型。第一種是針對當代社會的各種現象,提出個人的觀察、論述、批判或對話;第二種是以內心的反芻為立足點,反映個人面對當代社會的心理、精神或存在狀態,以及表達個人應對環境時的自處態度。

至於這次參展的藝術家,很多都在藝術市場上被看好,王嘉驥說,會邀請這九位,是因為他們的作品剛好符合「浮動」這個主題,「有些人在我提出邀展時,作品還沒有創下天價」。

中國新生代藝術家集體展出「東凍時代」,展現各式創作面貌。

相較於「浮動」橫跨台灣當代三個世代的藝術家作品,正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的「果凍時代」,則是1980年後出生的大陸新生代藝術家在台的集體展。

「果凍時代」展由上海美術館副館長暨上海雙年展辦公室主任張晴策展,先在上海美術館首展,今年巡迴到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張晴為策畫此展,曾考察大陸主要城市,觀察新興世代的創作能量、生活態度及美學語言等,發現大陸吃著果凍長大的「八○後」一代,是屬於透明的、輕盈的果凍新世代,鮮亮自在,但有時盲目勇敢。

此展分為「嬰兒化的青春」、「未來肖像學」、「紛雜的全球化景象」三個面向,不少創作者年齡為20歲出頭,作品反映了他們對流行文化、消費主義、動漫、網路世代、新媒材等的關注,展現中國當代都市青年各式創作面貌。

主辦單位指出,中國近20年的改革開放,催生了中國當代藝術第一個受國際矚目的黃金世代,1980年代出生的大陸新興藝術家也躍躍欲試。此展呈現中國當代新藝術族群多元的創作風貌,可在全球化浪潮下,用來比較觀察亞洲各地新生代藝術家創作的趨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