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9日 星期三

ArtForum:如何懷舊?如何面對現實?

【文/郭冠英;圖/本刊資料室】

在一本以當代藝術為主要議題的雜誌中,無可避免的是如何觸及「歷史」?以何種角度呈現「歷史」?藝評人傑姆斯.梅爾(James Meyer)建議《ArtForum》刊登1973年數位藝評人討論藝術家艾娃.海斯(Eva Hesse)的對話。然而,如何以「當代」態度面對歷史?這是2月號《ArtForum》編輯手記中提出的討論。當年的氛圍對應今日當代藝壇,使得這段文字就像編者所形容的「時空膠囊」一樣,既懷舊又必須冒著被批評為「過氣」之險。但是《ArtForum》仍將此文披露,以不過度修飾、編輯重組的手法,盡量原汁原味地重現,因為當年對於「不讓生活負擔壓倒藝術創作熱情」及「不讓藝術否定生活」的探討,35年後的今天對這些問題仍然沒有答案。

本期《ArtForum》推出媒體票選具影響力的十大事件/人物(不限藝術界),入圍這個單元第一名的是藝術家陳箴(1955-2000),他以腳踏車、玻璃人體器官、巨椅、紅金雀花……呈現出有別西方當代藝術對機械的幻想;另一位入圍者是匈牙利籍、猶太藝術學家保羅.艾爾多斯(Paul Erdős),他相信透過數學及數字可以解釋世界的奧祕,此理論在他的自傳作品《只愛數字的人》(The Man Who Loved Only Numbers)表露無遺;其他有趣的上榜者包括全球以最高的紅磚房子改建的另類美術館、義大利杜林的安托內利尖塔(La Mole Antonelliana)、1977年成立的藝術替代空間「床墊工廠」(Mattress Factory),和一本闡述宗教末世論的漫畫《不可見》(The Invisible),書中主角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彼此以性、魔術、隱形超能力互相戰鬥。

此外,本期的重點還包括美國重量級現代藝術家賈斯培.瓊斯(Jasper Johns)的作品《灰色》(Gray),和以色列裔、現居紐約及柏林的歐莫.法斯特(Omer Fast)之藝術家人物特寫;法斯特使用影像,記錄美國士兵於伊拉克戰爭的實際生活,具體呈現暴力、絕望、不信任、恐懼之凝結。他拍攝美國對伊拉克的戰爭場景,畫面有著面無表情、背負重型武裝的軍人,或是斷手斷臂的殘酷景象……他的作品不只是歷史文件,更多的是人格、認同和對世界現實的再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