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藝術家╱商人╱鬼才—村上隆(Takashi Murakami)策略 (下)

【文/陳沛岑】
藝術企業:KaiKai KiKi走向全能的藝術公司

2001年,於無數的經驗累積之後,Hiropon工廠已逐漸成為一專業的藝術生產公司,村上隆把其重新命名為「KaiKai KiKi」(有勇敢、強壯之意),並賦予其更多元的任務。公司內部有超過100名的員工,分駐在紐約長島與東京廣尾町(Hiroo),專業細密地分工,主力放在:1、藝術品的生產、行銷;2、旗下六位簽約藝術家的經營管理、良好公共關係的打造;3、藝術策展與活動推廣:公司經理人部門的合作對象偏向選擇國內外知名的畫廊、美術館,企圖把旗下藝術家推上國際舞台,而當他們有機會在藝廊舉辦個展時,每賣出一張作品,公司即會向展出畫廊收取10%的佣金;4、藝術附屬產品的生產設計與行銷,如小到3塊美元的泡泡糖、公仔、鑰匙環,大至100萬美元的雕塑,由低至高的價格,完美地一網打盡各階層的消費族群。

2003年他在東京分公司更成立了一個專業的動畫工廠「Daikanyama」,負責把自己與旗下藝術家的作品轉成動畫,以助推廣與行銷。身為總監,他靈活地以商業頭腦經營公司,使其成為一有制度的企業,例如他向比爾.蓋茲(Bill Gates)學習,把數位資訊流動的觀點帶進工作環境,要求東京與紐約的組織通訊必須經由電子郵件,公司每人每天須以電郵交流工作進度,並利用數位工具創造跨部門的虛擬團隊,分享知識與即時利用彼此的觀念。而虛擬的網路市場建立,也不限定點地向全球顧客叫賣,提供多樣性的藝術商品;公司在每個月更以電子報的方式寄送新產品的資訊、與企業新訊給網路訂戶。

開創市場:Geisai藝術慶典的多重效應

村上隆認為日本藝術家在戰後普遍面臨的困境是:沒有一個可信賴的藝術市場,而日本拍賣市場的階級化、保守化,更無法長久地支持一個藝術家事業的建立與發展。於是,起初他的藝術策略是把精力投注在海外的作品行銷,而在看見成果之時,他選擇於有經濟能力時回到日本,企圖以自己的力量重建新型的市場模式;也呼籲年輕的藝術家須思考一些市場與自我經營的商業概念,才能在這殘酷、現實的藝術體制下生存。

從2001年起,他策劃了每年兩次的Geisai藝術慶典,設定極低的門檻限制,以申請制的模式開放給來自各地的日本藝術工作者,在他所提供的空間展出。雖然這個慶典每次只維持兩天,但在六年內,它的參觀人次逐年攀升,從第一屆的1,800人,至第十屆已暴增至9,809人(並有近1,000人的參展者),Geisai顯然已經在日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與人氣,不少策展人與收藏家皆視此為尋找挖掘藝術新星的必來盛宴—Geisai業已成為年輕藝術家初出茅廬、一展身手的閃亮平台。

除了展覽之外,村上隆也找來國內外重量級的藝術家、策展人,如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柰良美智(Yoshitomo Nara)、南條史生(Fumio Nanjo)、艾略特(David Elliott)、佳士得當代藝術國際部門主管塞加洛(Philippe Segalot)擔任評委,選出前三名頒予獎項。這樣的評委陣容團隊,除了直接讓藝術世界的掌權者認識日本當代藝術的活力,也間接拓展了參展藝術家們的出線機會。得獎主在賽事之後,被邀請到國外參展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第五屆金獎得主木下雅雄(Masao Kinoshita)的雕塑作品受邀至佳士得送拍,登上拍賣舞台;第六屆金獎得主Erina Matsui作品深受法國卡地亞藝術基金會主任Herve Chandes喜愛,受邀至法國參與基金會舉辦的聯展。除此之外,村上隆年年幫得獎主的作品發行畫冊、書籍,亦向其他國際性的藝博會主動推薦他們的參與。Geisai在今日除了成功地打開了日本藝術的消費市場,也對年輕藝術家造成一股正向的鼓舞力量,並更加鞏固村上隆在藝術上教父級的地位。

延伸觸角:時尚異業結盟擁抱消費文化

村上隆並不把自己的活動侷限在純藝術領域,對於時尚界的邀請,他一向熱衷參與,例如他與三宅一生(Issey Miyake)在1999年首度結識後,次年便參與了他的服裝設計,發表了許多精彩的共同創作。而從2001至2004年,KaiKai KiKi公司旗下的高野綾(Aya Takano)、青島千穗(Chiho Aoshima)、及化名Mr.的藝術家Masakatsu Iwamoto皆與三宅一生的時尚工業進行緊密的合作,把他們卡漫風格的創作與服飾結合,其作品並於2004年聯展於巴黎頂尖的當代藝術畫廊「艾曼紐.帕洛汀」(Emmanuel Perrotin Galerie),掀起了一股時尚與藝術工藝結合的風潮。

2003年,村上隆接受時尚設計師馬克.雅各(Marc Jacobs)的邀請,重新為老牌LV換上新裝,把他的超扁平藝術理論與可愛的創作角色運用於包包設計上,營造雙贏的結果與可觀的附加價值—除為村上隆的事業再創高峰外,據《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指出,他的LV手提包及其他延伸性商品設計,在2003年已為LV創下3億美元的進帳。村上隆在此擁抱、親吻普羅文化的態度也表露無遺,並同時把自己打造成藝術界與時尚界的明星!

擁抱未來:永遠的變色龍

紐約的新當代美術館(New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董事菲力普(Lisa Phillips) 說:「村上隆的作品混合了幻想、啟示與純真。這些都是當代渴求的元素,而他的公共雕塑、巨型作品編輯計畫、商品化的生產線與共同合作的工作策略是非常有野心與企圖心的計畫。」除了企圖心,我們甚至可以說,村上隆是個近乎全方位的藝術家,他像變色龍般地轉換自己的顏色,恣意地遊走在創作者、策展人、經理人、公司總裁、理論家、藝術導師的多重身分之中,展現令人驚豔的演出與高度的敏銳度。他日前在紐約高古軒畫廊(Gagosian Gallery)舉辦了新作展,其中嶄新地融入了日本的禪學元素,一幅幅村氏達摩圖現身其中,在開慕典禮時更有現場茶道演出,再度掀起一股旋風。其不拘於過往形式、求新求變的精神更是他的致勝關鍵!

【典藏今藝術2007年6月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