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2日 星期二

台灣藝術人才 「設計」上海

2006.01.02  中國時報
丁榮生

台灣大概有上百、上千位各類設計師在大陸發展,但殘酷的事實是,若在台
灣是阿斗,去哪裡都是隨波逐流,而真正能成唯一哥一姊的角色,通常在台灣已
是好傢伙了,「出走只是為了棲息更好的良木」在上海當代藝術館擔任創意總監
的實踐大學教授陸蓉之如此解讀,她是兩岸來來去去的典型,當然重點已移至上
海。

棲息大陸卻在兩岸發揮的,如陸蓉之身兼台灣實踐大學教授,分在兩岸當代
藝術領域策展,以引進國際主流觀念揚名,同時以「讓全球看到華人設計能量」
見長;空間設計,如室內設計師李偉?、建築師李祖原等都是兩岸並進佼佼者。
最後是最常見的跟著台商投資進大陸,如設計師林洲民以達芙尼鞋店設計獲德國
設計大獎、交大教授劉育東以大連電子深圳廠獲邀至各國亮相。


設計名家進大陸 邁向全球捷徑


真正落地上海發展的設計名家登琨豔,認為來大陸發展是聚焦全球的便捷之
道。他就是以保存蘇州河岸清代倉庫向全球發聲而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獎。他
說:「台灣人的才智,只有投入全球議題才更顯精明。」他要人才多多來大陸,
不要讓洋人獨霸,因只有同種族,才珍惜文化的同價感,而非任由西方來中國洗
腦。

「我認為台灣設計師無可避免得藉大陸市場國際化,所幸我們設計競爭力仍
強過他們,且台灣設計經驗到大陸仍有所為。」台灣設計名家姚政仲,也因設計
案而來往大陸,最近膺選國際建築室內設計師協會常務委員,常奔波於大陸之外
的亞洲各國。他樂觀地認為台灣設計師有明天,因為台灣發展早,且設計價值受
西方訓練模式為多,且有本身的東方文化影響,且比起大陸發展早個一、廿年,
所以前往大陸發展,仍有相當地優勢。


只在台灣兜圈子 長遠有如自殺


但競合有優勢嗎?與常聽到的看衰台灣有別,姚政仲認為台灣人未來藉大陸
進軍國際無所避免;而剛開幕的上海當代藝術館,所聘的創意總監為台灣藝術時
尚教母陸蓉之。她認為,當全球聚焦大陸,台灣無可避免要將東京、紐約、倫敦
、巴黎,再加上一個上海,才能清晰體會全球的變遷,但所幸西方文明到中國的
質變,台灣可藉東、西文化的融合優勢,而早早打入國際,她說:「因為台灣現
代化得早,所以在文化融合有優勢且競爭力一流,從雲門舞團的現代舞、趙無極
的畫打動人心,可知優勢在哪裡。」

他們也都點出,台灣設計競爭力優勢在於大陸生活經驗雷同且文化差異不大
。因當前大陸市場胃納大,設計能量不限國際一流好手,連台灣過去的生活鑿痕
在大陸也有相對容量,姚政仲說:台灣「不應小看去大陸發展的國際化經驗,如
只在台灣兜圈子,碰上發展高原期,長遠來說不啻自殺。」

但如何藉中國市場,發展台灣設計能量?基本有直接移民大陸、兩岸奔波與
跟台商蜻蜓點水三類。如登琨豔常駐大陸,以空間與古蹟保存議題取勝,其世界
觀與在地共鳴讓人刮目相看;張毅與楊惠珊的琉璃工房獲亞洲設計獎後,也可說
是台灣人才外流的典型。


台灣Know How 藉大陸平台發展


未來如何強化設計能量?林洲民認為,台灣的設計以輕薄短小著名,以空間
為例,目前在大陸以餐飲、咖啡廳與中小型賣店取勝,如上海南京東路徒步區,
就有台灣西門町的城市風格;但大陸則普遍尺度超大、風土多元與國際活動多(
如奧運、萬國博覽會)為要項。

如何因應?姚政仲強調,台灣的設計Know How雖有,但未來得藉大陸平台發
展整合型、超大尺度及建構自我美學等設計觀的挑戰。林洲民以為,設計對仍在
開發的大陸而言,常被以為是昂貴的選項,但他強調,設計的重點在於深度是否
觸動人心,因此如何體會大陸的生活環境,再藉設計反應未來生活空間,都是台
灣設計要進大陸保握的方向。

沒有留言: